吉力自己在港险上一共有3份重疾保险,2份来自于A公司,1份来自于P公司,都是在生日之前投保,所以进入到2024新年后,又收到了三份缴费通知书。
因为对于A公司本身也比较熟悉,好久没有看下自己P公司的这份重疾险,于是翻查出保单详情,再看新收到的周年通知书,就震惊了......
以下所有与保单有关的截屏数据都来自于吉力自己的保单,所以不存在任何客户私隐的情况。同时也就事论事,不存在恶意攻击某公司。作为一个消费者、投保人,我觉得谈论一下自己的“购物体验”,绝对属于我的权力吧?
P公司这份保险投保于2015年2月,至今已经结束第9个保单周年。所以要看的计划书数字是“保单年度终结-9”那一行的数字。
保证现金价值3456,非保证特别奖赏(如今改名为特别红利)6031,总退保价值9487。
在保额方面,非保证特别奖赏面值(如今改名为特别红利)7539。
那实际的周年通知书上写的是多少呢?打开截止2024年2月1日的年度通知书,显示是这样的:
保证现金价值:3455.77,特别分红退保价值:3848,特别分红面值:4810。
咱们对比一下,就能够看到,特别红利退保价值的实现率是64%,总退保价值的实现率是77%。
当然,这是一份重疾险,咱们不能看退保价值,而是要看保障的!
在保额方面,这份重疾险是保证投保额+特别分红的面值,保证投保额是100%保证的,这没有什么可以比较的,咱们看下特别分红的面值,这个实现率是64%。
简单来说,如果要退保,现在这份保单的总价值是当年承诺的77%;如果要理赔,那保额“分红增值”部分是当年承诺的64%。我不知道你对这个结果是否满意?
如今香港保监局规定,保险公司每年还要把“保单预期价值一览表”发给所有的客户,这个表里是站在当前年度,对于未来非保证的部分的预测。这部分当年是“仅供参考”,因为保险公司每年公布分红检讨时,会对未来所有的预测进行调高或调低。那么,这份保单在现在这个时刻,未来预期和当年计划书演示的数字比较,情况是如何的呢?
吉力只选取了非保证特别分红的“面值”部分进行比较,因为重疾险毕竟是为了理赔的,所以我们更加关注理赔的非保证部分,结果实现率如下:
当然,除了第9个保单年度终结的64%之外,其他都是现在对于未来的预期。如果今年P公司在分红检讨里,宣布调高未来分红,那么上述表格的实现率应该会更加“好看些”,现在只能说,希望吧......
那么A公司重疾险的实现率又是如何呢?
吉力的两份A公司重疾险分别是在2013年和2018年投保,先看A公司的2013年的重疾险:
这份保单在去年2023年2月时,达到了第10个保单年度,而在计划书中,没有写第11年的数据,所以吉力就把10年、15年、20年、25年和30年的计划书和2024年保单预期现金价值一览表里的“预期可得金额(非保证)”来进行对比。
保单第10年终结,也就是2023年2月,非保证部分的实现率是93%,第15年终结实现率是90%,第30年终结实现率是80%。
这个我倒不觉得惊讶,因为2013年投保时,这份保单的周年分红累积利率是4.5%,后来被调整到4%,之后又进入到接近零利率时代,保险公司又调低到3.5%。受此影响,非保证部分会比预期低一些,是预料之中。如果我觉得3.5%的累积利率低了,那么我就可以把这部分周年分红现金提出来,转到银行定存或者去做其他投资,灵活性也比较好。在2020-2022年这三年里,我确实分别提取了三次周年分红。
我们再来看2018年吉力投保的一份A公司的重疾险产品,这份计划到今年是第6个保单周年截止。我们同样把理赔部分的“非保证金额”来进行比较。
在下面的表格中,我把累积周年红利及利息和终期分红合并为“非保证金额”,然后与第6个保单周年结束时的预期现金价值一览表进行比较。
结果发现,在15年内,A公司这份重疾险的非保证金额预期都高于计划书;第30个保单周年结束,预期也是计划书数字的89%。考虑到长期未来预测的模糊性会更大,现在对于这份计划的非保证实现率还是比较满意的。
当然,公平地说,2018年的保单仅仅过了6年时间,分红实现率做得好也是应该的。未来还需要经过时间的经验。
如今无论是重疾还是储蓄,港险都存在非保证回报部分,特别是储蓄险,更是以非保证作为主要回报来源。作为投保人,当然会看实现率如何,保险公司到底有没有吹牛。就如同投资股市基金那样,我们当然必须接受某几年投资不利,就如同标普500在2022年也下跌超过20%,但期望在好年份时能够再补回来。
做投资的都明白,如果下跌50%,则要有100%的回报才能打平。如果目前非保证部分是计划书的90%,短期内追回到100%应该还不算太难。可如果只有50%到60%,那能不能很快追回,甚至于是否能追回?我还真不知道了...
看完这三份重疾险的非保证实现率情况,你有什么评价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