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gan Housel最出名的一本书就是《金钱心理学》,全球都卖爆!
去年他的新书《Same as Ever》同样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财富观书籍,期待翻译成中文。
最近他发表了一篇博客,关于花钱的一些想法,吉力翻译转载,也供自己学习。
原文链接:https://collabfund.com/blog/a-few-thoughts-on-spending-money/
使用金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为改善生活的工具。另一种是作为衡量自己与他人地位的标准。许多人向往前者,却陷入了对后者的追逐。
金钱是你可以使用的工具。但如果你不小心,它也会利用你。有时候,你花钱买的东西对你的自主性和理智影响太大,以至于分不清是你拥有东西,还是东西拥有你。
每个人都可以用花钱的方式让自己更快乐,但如何花钱却没有通用的公式。让我开心的好东西可能在你看来很疯狂,反之亦然。就像金融领域的许多事情一样,关于你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的争论,往往只是性格不同的人在相互争论。
你如何花钱可以反映出你的人生经历。对于一个从小受尽贫穷冷落的人来说,拥有一辆高级轿车可能是你克服困难的终极象征。而对于一个老财主家庭来说,这可能是自我和不安全感的终极象征。人们不会只把钱花在他们觉得有趣或有用的东西上。他们的决定往往反映了他们生活经历中的心理创伤。
花钱可以买来幸福,但这往往是一条间接的途径。又大又好的房子可能会让你更快乐,但主要是因为它让你更容易与朋友和家人相处,而朋友和家人实际上才是让你快乐的原因。
未花出去的钱能买到一些无形但有价值的东西:自由、独立、自主和对时间的控制。每一块钱的储蓄都为未来买了一张支票。
与此同时,一些富人却很难把钱花在能让他们感到快乐的事情上,因为 "我是一个储蓄者 "已经成为他们根深蒂固的身份认同。你本想作为实现更美好生活的策略,却变成了一种你必须遵守的意识形态。
在有些情况下,人们之所以想要炫耀华丽的东西,是因为这是他们获得尊重和钦佩的唯一途径。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尊重和钦佩,感觉自己是重要的,是被需要的。有些人觉得自己的聪明才智、幽默感、智慧或爱的能力没有得到尊重,就会想方设法用汽车、房子或衣服来打动你。
没有什么比你想要却得不到的东西更让人渴望的了。难以得到的物质财富会像人一样扰乱我们的思绪。当你喜欢的东西可望而不可及时--你几乎买得起,但还没有完全买得起--它就会有一种神秘感,夸大你的梦想,让你觉得那东西会让你多么快乐,会解决你的问题。
愿望会向下传递。凯文-凯利(Kevin Kelly)曾说过,如果你想知道低收入群体将来会把钱花在什么地方,那就看看高收入群体现在在做什么。欧洲度假曾经是富人的专属乐园。后来,他们的钱逐渐减少。大学、股市投资、双车家庭、草坪、步入式衣橱和六头炉灶也是如此--曾经是富人的奢侈品变成了大众的标准。
客观的财富水平是不存在的。一切都是相对于他人而言的。人们环顾四周,会说:"那个人开的是什么车,住在哪里,穿的是什么衣服?人们的愿望也会相应地得到调整。
好东西和花哨的东西是不同的。一个提供有形的效用,另一个提供社会效用。有人曾指出,高档丰田车比入门级宝马车更好,因为高档丰田车装满了能让驾驶更愉悦的东西,而入门级宝马车大多只是身份和炫耀的资本。用钱买好东西是件好事。花哨的东西是另一种更复杂的动物。
钱越多,就越难知道如何花才能让自己开心。这种困惑在收入水平相当低的时候就会出现。卢克-伯吉斯写道:"在满足了作为生物的基本需求之后,我们进入了人类的欲望世界。知道想要什么比知道需要什么要难得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