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一位大V博主“望京博格”分享了网友的案例,定投沪深300量化增强基金8年,至今依然亏损5%!
说定投是积累养老财富或者孩子教育最好方式?这不是piapia打脸吗?
这位网友从2016年12月7日开始定投,每个月500元,到2024年5月,正好90个月时间。定投89笔,本金44500元。
而如今的基金市值42253,亏损2247,持仓收益率-5.05%。
人生有几个8年能够让我们积累的?
那是不是因为沪深300过去这8年本身就是亏的呢?其实不是。
单纯看沪深300价格指数,8年时间只上涨了4.34%,但因为价格指数是不包含分红的,所以没有参考价值。
我们要看的是沪深300ETF以及这支量化增强,期间的表现是22%。
8年收益22%,简单的单利平均是不到3%,放在8年前可是跑输支付宝货币基金的。不过也不至于亏5%啊!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这个期间沪深300走势正好走了一个倒V字型,有相当大额的定投是比现在更高的价位买入的。沪深300的分红股息率本身也不高,分红不足以把基金价格下跌的亏损给补上,于是定投8年,还浮亏5%就不奇怪了。
于是有人说:定投不止盈,根本就是错误!
用这个案例来验证的话,这句话真没说错。如果这位朋友在2020年止盈,等到2022年重新开始定投的话,我相信盈利成绩一定非常好!
但问题是,我们这是在事后诸葛亮。站在2020年,你怎么知道基金不会继续往上走?哪怕从高位下跌了一点,你怎么知道不是调整?如果你全知道,那干嘛还要定投,直接择时买卖不就好了嘛!
这就是定投困境。你之所以定投,就是不想择时。但若是不择时止盈,你又可能会亏。
那怎么办呢?有意思的是,这位网友也恰好同期在定投美股指数,标普500和纳斯达克的QDII基金。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觉得:又在吹嘘投资美股了!吉力看到这里,反而又再做了另外一个测算。
如果我们从2001年1月开始定投8年,到2008年12月结束,这8年时间定投标普500和纳斯达克100,结果会如何呢?
我们假设每个月定投1000,8年时间总共定投96000,结果发现,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的市值是79121,标普500则是80887,同样远低于本金的96000,并且亏损超过20%!
为什么这8年美股也那么惨?因为2000年初美股发生过互联网泡沫破灭,2008年又是严重的金融危机,恰好这8年定投结束前,严重股灾,标普500下跌超过30%!
对于美股投资乐观的朋友,你怎么知道下一个8年不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呢?
那吉力也同样在定投美股指数,我的逻辑是这样的,也供你参考:
第一,是否信任美股市场“长期”向上?这是我相信的。历史数据也证明了,哪怕经历过2000年第一个“失落的10年”,美股依然在第二个10年开启一个大牛市。对于持有市场指数的定投者,坚定持有就行了。这个逻辑是否适用于大A,我持否定态度,所以我如今已没有在大A市场做任何定投;
第二,即使有第一点的情况下,我依然选择分散投资。我如今也同样持有港股、储蓄保险等不同类别和地域的资产。东方不亮西方亮,若是两个都不亮,至少还有稳健型的储蓄保险能够撑一撑,度过艰难时刻;
第三,除了资产增值之外,我同样看重股息现金流,所以除了指数定投之外,我持有的个股就看重股息增长。毕竟,哪怕在熊市环境下,不少优质的公司会依然保持股息逐年增长。有充足的现金流,就不用担心熊市的煎熬。
因此,指数定投并不是“灵丹妙药”,对投资缺乏足够认知的情况下,定投依然会让我们亏损。吉力自己同样是沪深300定投的“受害者”,我同时还是“盈富基金”定投的受害者。定投让我赚到钱的,也确实只有标普500和纳斯达克100。但我依然不能说,沪深和港股就不适合定投,毕竟未来谁知道。只不过,分散配置,多元化创造被动收入,总是没错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