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经理人月刊》时,看到一篇关于英伟达黄仁勋的专题文章,其中就提到下面这么一段关于他应用“第一性原理”的场景。
吉力自己对于“关于人才”的这三点非常有共鸣,因为我在和对我们团队有兴趣的朋友沟通时,其实也是在判断对方:是否真的愿意投入在保险工作里?是否愿意去挑战尝试,还是连失败都不敢?同时,对于保险、理财投资,甚至于如何经营保险事业这件事有没有好奇心?
咱们也不能光说不练,我就想到最近我干的这么几件事,还挺符合上面三个要求的。
在团队管理过程中,我一直在想:怎么能够给团队更多地赋能?很多同事很推荐让新同事加我的个人微信,因为他们希望从我的朋友圈素材里面去“抄袭”一些内容。我自己确实是一个喜欢各种看,以及各种思考的人,随手发发朋友圈,甚至于写篇博客文章,这已经算是我日常的一部分。但我的同事们可能并没有我那么大的阅读量,也找不到渠道看那么多素材,我也不可能把所有内容都发朋友圈,或者都发在工作群中,毕竟群消息那么多,谁能一条条看呢?
于是,我一直在找办法,有没有可能做一个我给团队同事们查阅的专属“朋友圈”?
如今,我也做成了:
这并不是我单独再开一个小号,或者找什么IT人士重新开发。我在X上闲逛,偶然发现有人推荐“类朋友圈”制作网站方式,于是我就开始研究,没想到对我而言,这事儿很快就实现了,额外一分钱都没花——除了给开源作者打赏了10块钱。
之后,我又发现在X上有不少IT人讨论一些开源应用的事儿。我并不是IT或者CS专业,对于编程更是并不太懂,水平依然停留在本科学VB和C++的阶段。但若我们仔细去研究Github上的一些开源项目,有些写得我们这样的IT小白也能够实现。
比方说,你在上面这个“朋友圈”内容里,见到下载链接是short.wangchenjie.com的字样,对不对?这就是我用开源应用给自己做了一个“短链接”生成器。无论多长的链接,都能够实现带有我自己个人域名的方式来呈现的短链接。
如今这时代,AI以及各种开源项目已经大大降低了我们个性化定制软件或者应用的门槛,甚至于大部分都是零成本实现。怎么实现呢?那你得有自己探索的好奇心,以及试错的精神。就好像黄仁勋讲的那三点。
你能找到很多人想手把手教你,甚至喂到你嘴边,关键你得找!愿意跟着做。
这就好像咱们保险人最基本的,你得见客,去聊!而不是想着:这事儿很难啊... 对不对?
另外,如果你有条件的话,我也会大力推荐你可以试下用“电报”这个应用。我以前觉得,用这玩意儿的应该都是想做坏事的吧?可当我抱着好奇心去尝试后,发现一个崭新的天地... 竟然有那么多好玩的、免费的东西,包括很多正经的、对我们有用的财经内容。这些资源也大大丰富了我为同事们分享的“朋友圈”素材。
无论什么年龄,始终抱着好奇心,去尝试各种东西,各种办法,这就是我一直在做的。
希望也会对你有启发吧!对了,若是希望拥有这样的团队资源,就来和我聊聊合作机会?哈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