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问我:现在钱不算很多,但是想开始学习一下投资,我应该怎么做?
或许有些人对此不屑一顾,但是我觉得,咱们普通人就不要想着暴富,相反,我们应该想着,任何一笔投资,到底能给我实打实带来什么?
我很喜欢跟朋友举这么一个例子。
我家孩子很喜欢吃麦当劳,每个周末都要吃一次儿童套餐,大概60港币。相当于一个月240港币,一年2880港币。
我的1Wx1W组合从今年2月份开始,每个月都会买入1000美元的MCD麦当劳股票,截止至今,已经累积了35.9215股。
根据他家现在的每股股息,我每年可以收到178.03美元的股息,相当于1385.62港币。那就意味着,我家娃每周的麦当劳儿童餐,是由麦当劳这家上市公司赞助了一半!
虽然香港麦当劳是由“金拱门”来经营的,但也需要向麦当劳母公司缴纳特许经营费。假设麦当劳加价,那么我可以变相认为,我从麦当劳上市公司收取的股息,也会增加。
事实上,上一次麦当劳调高股息就在今年9月,当时股息调高6%。过去5年,麦当劳的股息复合增长速度是7.56%。很明显,是高于通胀率的。
当我把这笔投资和我实际生活开支联系在一起的时候,那么这笔投资不再是“抽象”的、纯数字的,而是和我现实生活可以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同样道理,我用中移动的电话套餐,我也持有中移动的股票,他家的股息可以帮我缴纳每月的电话账单;我们家缴纳电费,我也持有电能实业,他家的股息也可以帮我支付每次的电费开支......
这就是现金流投资很有意思的地方,你可以把每一笔投入,都和自己的生活开支联系在一起。如果问你要钱的是上市公司,有良好的股息派发记录以及经营前景也很良好,你也很愿意继续使用他家服务,那么可以考虑买他家的股票——彼得林奇也推荐过这样的投资方式。
如果你想开始尝试多元化的投资,与其追涨杀跌,不如安安分分地算一下手上的这些资金能够换来多少被动现金流,可以支付什么开支。或许一开始金额并不大,哪怕能够支付你时不时的奶茶费用,你都可以把这笔钱命名为奶茶基金,等等。
终有一天,你或许会发现,自己的投资组合产生的被动收入,开始达到自己生活开支的50%,60%,甚至于100%。到那时,只要你有能力不再提高自己的生活开支,你已经有能力财务独立。中年职业危机已经和你无关,因为你不再需要为了钱而工作,你完全可以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儿,哪怕未必一开始能赚到钱。
咱们的储蓄计划其实也是类似的。我会提醒我的客户朋友们,不要把储蓄计划当做纯价值累积,10年后多少钱,20年后多少钱,纯粹的金额本身没有太大的意义。
相反,我们可以看,这种计划在10年后,可以每年给我们总保费的8%,如果是50W美元,那么每年就有4W美元,如果按照现在的汇率,相当于28W人民币,每个月2W多人民币的被动收入。如果作为孩子的“兜底基金”,哪怕算上通胀,届时每个月给TA 2W作为生活费用,是不是也能让他不用焦虑纯粹为了生存而找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如果是给自己的,这2W一个月,是不是也能支付不少生活开支,能够让自己更有底气地面对“扯淡”的老板?毕竟,老子/老娘哪天不想干,就直接走人了!理你呢!
只有把资产看成现金流,我们才能把投资形象化,才能避免去盲目地为了追求“涨停”而最终成为别人的韭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