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意识到,如今的我们其实是由过去一个个事件从而我们做出一些决定所塑造的?
网上看到这么一张图,作者的意图说:过去的可能性已经关闭了,但是未来的可能性依然向我们打开。
不过,我从这张图中还看到的,是我们怎样塑造了现在的自己,又可能会塑造怎样的未来?
看着这张图,我会发现自己人生中就做出了相当多重要的选择:
在大一的三月份,很偶然的机会,我看到教务处网上有“转专业”的申请通知,这份通知让我可能成为上海交大历史上唯一一个从管理学院转专业到机械学院的大一学生;
在大二暑假时,因为大学同班好友说要去考GRE,让我知道还有出国留学这回事,于是我也开始准备去美国攻读研究生,最终大四的11月,拿到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全额奖学金;
在美国的第二年,我想换个环境,恰好有从港科大毕业的教授,推荐我去香港读博士,我也想要看看从小爱看的TVB里的城市;
港科大读到第三年,机缘巧合了解香港保险业,参加了团队的实习计划,当年暑假在思科实习三个月,让我更是意识到象牙塔和社会的不同,决定博士转硕士,2012年底毕业,加入保险业;
如果在哪些时刻,我做了不同的选择,或许很难与现在再产生焦点。我们看不到平行宇宙的自己过得是不是更好,只要我们能够满意现在,就很幸福了。
同样,其实在投资理财中,我也曾经经历很多选择,才形成自己现在的样子:
在港科大读博的第二年,开始尝试投资股票,也研究“涡轮”(期权产品),结果一个下午就亏30%,幸好本金不大,但自此之后,不再碰这类单向期权产品;
在2014年和一位投资大咖朋友聊天,他建议可以考虑定投QQQ,给孩子做教育金或者给自己做养老储蓄都行,当时我只懂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对于投资美股指数基金还是不怎么了解,只是定投港股的盈富基金。我很想回到当年那个时间点,重新做出决定...
2018年,IB和富途都可以投资美股之后,才认真开始做美股定投,并且变成固定的投资理念。
2021年,中概股暴跌,持有的腾讯、阿里、美团和恒生科技指数ETF损失惨重。从此,我决定不再碰中概股,港股组合全部转为高股息的国企央企股;当时的中概股暴跌,也让我彻底从价值投资者,变成一个更加保守的“现金流投资者”,更加看重稳定的股息派发,而不是股价变动。
2022年10月,对于港股市场更加失望,看依然坚定“现金流投资”的理念,于是把更多的资金投资在美股上,当时开始定投美股分红ETF,SCHD;
2023年7月,开始执行1Wx1W组合投资。
每个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有人觉得东升西降是必然,而我却觉得从20年的退休储蓄跨度而言,散户找不到比定投美股指数更高回报、更简单的方法——美元储蓄保单是更简单,但回报率则肯定不如美股,所以搭配一起更好。
这种不同没有什么对错,因为我们接受的信息不同,处理信息后得出的认知和结论不同罢了。
我们面对的“开放式”的未来,同样会由我们之后一个个决定来做出,很简单的就是:你有没有为自己养老真的做准备,还是只靠社保?很可能,这就会造就两种不同的人生路径曲线。
至少我会告诫自己的有两件事:
一方面,一定要保持学习的心态,任何新鲜事物,都去学习,尝试一下,避免让自己提早陷入老年的固执。
比方说,未来AI很可能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必然会影响到投资理财,所以关注且尝试多去使用新的技术,避免盲目自大地说:这有啥用?!
另一方面,保证自己始终做正确的事情。在投资理财角度,就是始终保持指数定投和1Wx1W组合的定投,且把足够的储蓄计划作为底层安全资产,从而确保在熊市里,也不会低价抛售已有的资产组合,减少犯错的可能性。
如同足球比赛一样,做好防守,降低输球的可能性,自然就能提高获胜的概率。咱们普通老百姓无法去抗衡时代的变化,能够做的,就是避免被时代浪潮冲击后跌落社会阶层。哪怕“苟着”,我们也要做足准备,让自己有“苟”的资本,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