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辈子最不想见、但却肯定不得不见的,就是医生。甚至于,我们很多人还会对医生产生各种误解,比如我就吐槽过:门诊排队挂号那么难,结果医生只看五分钟都不到!这服务质量太差了!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医生自己对此也很无奈,可惜大部分医生都没法帮忙解释。
最近浏览有啥新书时,就看到这本《医生,你在想什么》,吸引我的不是标题或者推荐人,而是作者,王兴医生。在几年前,他的那本《病人家属,请来一下》被我视为所有保险人或者家里有病人的朋友,必须认真阅读的好书!
王兴医生除了医学经验丰富,文笔也相当不错,阅读这样的专业内容,让人感觉非常轻松愉快,又能学到点东西。
如今看到这本新书,吉力当然也立刻开始阅读。这篇日志也是吉力在阅读时做的点滴笔记,或许也能帮你判断,是否值得花时间,好好细读。
门诊只看5分钟,真的是服务差吗?
门诊的主要作用就是对病人进行筛选,哪些人压根就没病,回家休息就行了;哪些人是需要详细检查和手术的;哪些人不是这个科室的疾病,要尽快转科。
要做出这样的判断,医生需要做的就是:问诊。有经验的医生,每个问题都是很有针对性的。
开头,医生会问你:哪里不舒服?几天了?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要了解症状和持续时间,随后医生就会在脑海中列出一些列可能的疾病,然后进行排除法。如果是最近发生的,那就要看看是否需要紧急处理;如果是慢性的,就要了解中途有没有其他治疗;
接下来,医生就需要问,这个病最初是怎么开始的?吃啥东西?做了什么事情才导致的?这就是诱因。之后情况如何,吃过什么药?效果如何?
通过这样的问题,医生也可以明白,面前这个病人是单纯来开药的,还是觉得现在的药不行,来换药的,还是需要进一步进行检查或者手术。
咱们病人面对医生这个问题,只需要针对这个病讲清楚就行,别扯其他的。比如,明明的心绞痛,就不用说以前得过高血压、前阵子还骨折过啥的。这些医生其实在后面都会问。
第三,医生就会问既往病史,以前得过什么病,有没有做过啥手术,有没有药物敏感。
问这事儿的目的,是判断既往病史和现在看的病有没有关系;以及,在治疗过程中,要不要兼顾其他疾病,特别是老年人。
最后,医生可能还会问包括职业、工作、疫苗接种,有毒有害物质的接触史等等,因为有些疾病可能是和工作相关的,比如接触化工原料的病人,年纪轻轻就患上肺癌的可能性要比其他人大很多。
从医生问诊的内容,可以发现,这个过程有点像咱们玩剧本杀,通过不断地询问问题,来找到线索,然后在脑海中进行分类与排除,最终判断这个病人最有可能是什么疾病。比方说,如果一个病人说自己血压高,那医生就可能出现下面这样的思维导图。
作为病人,如果我们遇到听不懂医生的话,一定要问清楚,否则就会闹笑话。
比方说,医生问:有没有盗汗?你可别觉得自己出汗多,就说有。盗汗的意思是,睡觉的时候出汗,一般是结核病的症状。又比如,医生问有没有冶游史?他不是问你最近有没有出去旅游过,还是问有没有不洁的性生活史。
不要和医生争论“网上说的”,你看病是希望医生帮忙解决问题的,而不是去验证网上信息是不是正确。
应该照胸片、CT还是超声还是核磁?
这几种检查手段就好像商场里的监控摄像头,视野最广的摄像头也会有盲点,有的摄像头则有热成像等等。并不是更复杂更昂贵的检查,就一定最适合。
如果医生要判断肺结节,医生就会选择CT,如果说胸片相当于把你瞬间压瘪成一张照片,CT就相当于把你“切成”1毫米的一片肉,然后铺开一张张观察,所以看肺结节、肋骨骨折、食道等都非常清晰。
超声波最大的特点是没有辐射,腹部、心脏、血管等都能探测到,但它无法穿透骨头和空气,所以肺部是没法用超声的。
各个器官优先或适合使用的检测手段如下:
验血指标里,哪些医生会重点看?
一张血常规的单子里,医生首先看的是三个指标: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
如果看到白细胞异常,医生才会再看白细胞里面不同类型细胞的比例,比如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增高,提示细菌感染;淋巴结细胞比例增高,提示病毒感染。
在癌症指标方面,比较准的就是CEA癌胚抗原,如果有肺癌、结肠癌,甚至结肠息肉,这个指标都容易高;PSA前列腺相关抗原和男性前列腺癌关系比较密切;而CA125、NSE等,哪怕稍微高一点,1倍以内,影像学层面也没问题,就只需要定期复查就行,不用太当回事。
住院开刀,有事应该找哪个医生?
我们先了解一下,医生的级别和团队的组成。
住院医生,可以理解为住在医院里的医生,通常就是管床医生,负责病历书写、治疗实施、出入院安排、饮食排便等;
总住院医师,通常在住院医生的第三年后开始担任,负责全院的会诊、病房收入院和出院的安排,安排进入哪个医疗组,排在第几台手术,都是由总住院医师来做的。
住院医师和总住院医师可以独立进行1级手术,比如皮下肿物切除等,风险难度都比较低。
总住院医师培养一段时间,通过专科主治医师的考试,就可以晋升为主治医师,可以管理一个治疗组的诊疗,独立进行1级、2级手术,比如小的肺部手术、阑尾炎、胆囊结石、肾脏结石等。
主治医师经过几年锻炼后,可以升级为副主任医师(国外叫主诊医生,attending,国外是没有主任医师的),独立收治病人,独立开展3级、4级的手术。从临床业务上,主任和副主任医师的权限是一致的。
通常,一个医疗组由一名副主任以上医生、一名主治、一到两名住院医师构成。在手术上,由住院医生配合主治医生完成基本的开皮缝皮工作,由主诊医师确保质量并且完成关键的操作。
如果病人有问题,找任何一位医生都可以,他会根据你的问题选择是独立解决、交给下面人解决或者向上汇报解决。
选择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
公立医院除了正常的诊疗工作之外,还承担了社会职能和公益职能,比如培养更多医学人才,有抗灾时要派队伍去救援,所以公立医院需要一套匹配的教学、科研的行政管理人员,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私立医院的业务比较简单,只需要拆解出一个非常明确的医疗业务模式就行,比如白内障手术,只需要一个医生,一个护士,器械消毒设备人员,再加上人工晶体,就可以批量化开展白内障手术了。私立医院采用在编职工和编外兼职医生结合的模式,从短期的医疗行为上看,私立医院更高效。
如果是需要看口腔科、眼科、整形科、产科等,注重效率和体验的话,可以考虑私立医院。
但有更多疾病需要凑齐外科、手术室、麻醉科、监护室等一套班子才能开展工作,还得兼顾发生意外之后需要的输血科、心内科、肾内科等保驾护航,在这方面就更适合在公立医院里进行了,私立医院一般缺乏这些必要的配套设施。
为什么体检报告总是“很夸张”?
体检机构很少在报告里会给非常确定的诊断,比如CT或B超报告,很少会写“考虑良性”这些字眼,而通常是“可疑占位,建议复查”,主要原因是体检机构怕漏诊,他并不负责这个疾病的未来治疗,也不会在意临床医生看到这个报告后如何使用,所以只需要尽可能减少漏诊就行,如果发现问题,就建议你去医院复查。而大概率,你到了医院检查,会发现是虚惊一场。
对于检测机器而言,灵敏性和特异性得拿一个平衡,体检机构为了避免漏诊,所以会调高灵敏性,毕竟在缺乏三甲医院的硬核医生的情况下,也不是不能接受。
王兴医生建议的常规体检项目及建议的检查频率:
上述内容是吉力在阅读时所关心的话题,这本书的内涵和价值,当然不限于此。
事实上,王兴医生通过这本书,分享是作为一名医生的思考方式,如果你仔细阅读的话,不但能够更理解医生问诊时的心态,或许也能够对我们自己的工作有所启发。
吉力非常推荐你阅读这本书。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