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爸爸说,爷爷留下的位于上海内环内的“老破小”终于有人来看房了!挂了整整一个月,毫无动静,还得不断降价。
若根据我的意思,降一些卖掉得了,哪怕地段再好,房子老,又不可能再等来一波拆迁,考虑到折旧,这房价只会越来越低,年轻人谁愿意住那样的房子?
北上深的核心地段?那又如何?
最近在群里看到这么一张深圳业主的“卖房激励图”,是不是很有意思?这让我想到:站着借钱,跪着还钱。未来是不是站着买房,跪着卖房?
我不知道那些还打算“以房养老”的朋友们是怎么个想法?未来人口减少,房子反而只会越来越多,甚至于国家会推出更多保障房。对于中低收入者而言,未必一定要接盘那些高价位的二手房,更何况在二十多年后,你觉得年轻人还愿意住这些老房子?(更何况咱们上了年代的房子质量......自己想)外地人来北上深打工,也别想着人家挑着扁担进城,愿意随便将就好不好,谁老家没几套房子,看不起谁呢!
“只住不炒”,吉力自己是非常认可这样的观点。
于是乎,咱们卖保险的就创造出“金融房产”的概念,比如下面这张图(请勿对号入座,不针对任何产品,不作为任何销售意图)
特别是要留给自己养老或者留给孩子的,不动产很容易折旧,而且受到严重的政策影响。但这样的金融资产,则确定性要高很多,更别谈还要打理租务和繁琐的继承问题等等。
我知道有人会问了,那“金融房产”不只有保险这一种吧?我知道,你或许会说REITs,房地产信托基金吧?
比方说,以美股中被散户讨论最多的一支REITs,就是Realty Income(美股代码:O),目前已经连续646个月派发股息,从发行至今,股息每年都有增长至少1次。
这支REITs持有的资产分布在英国和美国,地产租给零售店和餐厅为主,这样的地产组合怎么都比你自己几套房子靠谱吧?还不用你自己去打理租务,坐等收钱,过去20年租金还每年增加,是不是非常理想的“金融资产”?
你猜对了!接下来我就要说“但是”!
如果我们看Realty Income的股价,那就相当令人失望了!
过去5年,他家股价下跌了16.33%,同期标普500指数则上涨了74.24%!
特别是加息周期,让房地产房租这种需要加杠杆的商业模式的贷款成本上涨很多,同时REITs的股息率又不及国债利率,又不像其他增长型公司那样能期待利润有大幅度上涨(你随便对租客大幅度加租试试?),股价自然被打得一塌糊涂。
换言之,租金确实挺稳定的,但是持有“房子”的价值在不断下跌。你又是怎样的心态呢?
我再分享吉力自己的“亲历惨案”。从3年前,我的港股现金流组合里就有三支REITs,置富产业信托,领展,以及招商局商业房托。
置富和领展都是在香港做零售商场的,很多屋苑楼下的商场就是他们家的,领展目前还拓展到内地,深圳福田就有一家非常大型的领展商场。
招商局商业房托则是蛇口的科技大厦,还有花园城,还有北京的两栋办公楼。地段都算不错。
可是,一方面加息周期让REITs的借款成本上涨,另一方面经济大环境让这些REITs的租金和出租率都下跌,过去5年这三支REITs股价下跌全部超过60%!......
目前吉力已经清仓置富和招商局商业房托,仅留下少部分领展。
所以,REITs虽然名义上是真正的“金融房产”,把房地产证券化打包上市,但并不代表就真的能帮你赚到钱。吉力不负责任地预测下,未来内地新上市的REITs可能会越来越多,因为这是把部分地产项目通过股市套现、让散户们接手的最好方式。这意味着什么,你自己思考。
当然,像Realty Income这样美股优质REITs我也很少量持有,当做资产组合内一种分散,如果进入降息周期,以及美国消费持续繁荣的话,那么这些零售店的租金至少能够和通胀持平。作为一种稳定被动收入来源还是不错的。
对于大部分没有太多投资经验的普通人而言,吉力个人建议还是通过保险来配置“金融房产”要更容易一些,也会让你更安心
等你做好了这样的“安全资产”后,还有更多资金,那么可以尝试一些高风险的“金融房产”,比如REITs。
除非你有置换需求,我个人不建议再通过内地和香港房地产作为投资配置,更别想着留给下一代。孩子怎么可能要老爸老妈的老房子?就如同我们都嫌弃老爸当年的集邮册和纪念品,当年都是宝贝,现在想扔掉都嫌麻烦......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