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2018年我读到一位香港同龄人写的《现金流为王》这本书,那时我第一次知道还能用创造现金流这样的思维来“滚雪球”。
我记得作者Starman在书中做了比喻:你的财富就像一辆自行车,你用力踩的踏板会带动后轮,当后轮转起来后,也会带动前轮不断前进。
这就好像,你目前在努力通过工作来赚钱,如果你能够把部分钱转化为可以产生现金流的资产,这笔被动的现金流在未来也可以自己不断产生新的现金流,最终让我们实现被动收入逐步大于生活所需,我们于是实现了基本的财务独立。
在2021年后,我开始把自己的投资理财全面转向现金流投资后,基本上就在不断执行这样的工作。
存下工作收入,把它转化为可以产生现金流的资产——比如收息股,然后再把股息进行再投资,进一步增加被动收入。比方说,昨天我就干了这样的事儿:
这几天我陆续收到部分港股的中期股息,电能实业、中移动和长江基建都会在这两天派发股息。
在我收到港股的股息之后,我把这笔钱转换成美元,然后买入GOF。虽然我目前依然持有港股资产,但是对于进一步追加的信心不大,所以当我的港股组合收到股息,我都会这么操作。这是个人偏见,也不用与我争论,毕竟这不属于投资建议。
GOF是一直我已经持有超过5年的派息CEF,目前税后(扣除30%股息税)的派息率也有9.7%。我把这笔股息转化成350股GOF,每年都又增加了约500美元的股息收入。
GOF是每月派息,保持了十多年每个月派息0.1821美元/股,作为香港居民我需要预扣掉30%的withholding tax。
随着港股股息投入到GOF中,每个月GOF产生的税后被动收入也从年初的每月1585美元,到10月底那期预期收到2002美元。
这就是用被动收入增加被动收入的基本操作。
理论上,每个月的GOF可以做再投资,把被动收入的雪球进一步滚大。不过,反正是“被动收入”,暂时也不需要把这笔钱用于生活开支,于是我就希望做一些冒险:
在过去两个月,我都会把GOF的派息分成两部分,其中1000美元在富途上买入BTC(因为通过富途投资更加方便)。
剩下的1000美元左右,就买入半导体SOXX。既然看好AI,那么半导体行业的上下游自然也会受益。
不过因为我是这行的爱好者,无法判断英伟达是否会继续牛逼下去,风险也比大盘指数更高,派息也忽略不计。所以就适当定投SOXX就是最优选择。
因为这笔钱的本金来自于每个月派息,即使真的亏损,对我的影响也不大,这样“不在乎”的投资心态自然更容易做长线投资。
我其他美股现金流组合也在每月获得股息,这部分股息会额外追加投入到SCHD中,连同每周定投的金额,一起持续增加组合的股息收入。
优质的上市公司也会努力做到逐步增加股息派发,所以SCHD这支分红ETF的每股派息也在不断增加。就在刚刚公布的SCHD第三季度股息派发,就比去年同期增加15.28%!
你想下,如果你的老板每个季度都会给你加薪,你爱不爱这份工作?作为现金流投资者,我们不用讨好老板,只需要依靠优秀的上市公司组成的ETF即可。
当我们的本金投入以及SCHD本身每股股息都在不断上涨,我们的被动收入增加曲线就能变成这样的形态。
对于真的想要投资股市的普通散户而言,与其关注股价涨跌,不如关注指数或者分红会更加简单。
通过定投大盘指数,比如标普500或者纳指100,获得市场平均回报;
通过分红ETF或者分红组合,比如SCHD或者吉力的1Wx1W组合,获得可以每年增长的股息被动收入,然后把被动收入进行再投资,进一步用“钱生钱”。
这是非常简单的逻辑和操作,甚至不用动脑,关键是要坚持去做。
当然,作为卖保险的家伙,还是要讲一句:如果你依然对投资股市没有信心,那么配置些储蓄保险也是不错的选择,毕竟如今的储蓄计划都可以视为可提取的年金,同样拥有稳定的被动现金流。当然,储蓄保险+股市现金流,这样的组合会更加完美。
最后提醒:上文提到的任何股票代码,都不视为投资建议。请自行判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