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我坐在了保险公司的职场里,开始听早会培训。当时的我,内心真的不确定自己能否做好,甚至于还在犹豫要不要继续找工作面试?
2024年1月,我站在团队的年度策划会上,分享我入行11周年的感言。
时间过得就是这么快。
所有的感言可以汇总为一个字:对于普通人,没有精力搞什么创业,也不奢望身家十亿百亿的话,销售是最好的改变人生的捷径。
达成了MDRT终身会员资格,3次COT,1次TOT,从毫无工作经验的应届生,用6年时间晋升到年收保费过亿港币团队的区域总监,我想有些感触或许也会对你有所启发。
走投无路做销售,做保险?
曾经有大V说,做保险的,要么走投无路,要么身怀绝技,我就属于前者。
交大本科,美国佐治亚理工全额奖学金攻读硕士,香港科技大学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这样的读书经历在大部分人看来,都算是象牙塔顶尖。但有过同样经历的人,或许都能明白心中的苦涩。大部分中国学生读硕士、博士,绝对不是因为对专业有浓厚的兴趣,只是暂时找不到好的工作,或者纯粹逃避工作罢了。
记得当时已经本科毕业5年多,我最好的高中同桌,已经在外企管培生项目里逐渐熬出了头,我说我很羡慕他,他说:你是厚积薄发!我苦笑,这么下去,多半发都发不出来... 在学校里积个什么鬼,自己心里清楚。
当时机缘巧合下,在2012年,博士阶段读完第三年时,了解到香港保险业,门槛不高,但看似收入还不错,最让我心动的是,这份工作拿的不是死工资。
两年硕士,三年半博士转硕士毕业,在本科后读了整整5年半的书,当我踏入很多企业面试时,和我Group Interview的是一群21岁、22岁的香港本地应届生,很坦白说,无论从演讲能力和激进热血的程度,要是我是面试官,我都会优先选择他们。
所谓的“厚积薄发”,其实是在虚度自己大好年华。所以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有没有一份工作,收入和晋升都可以不依靠年资,不依靠办公室人际关系,只要靠自己努力,就可能尽快赶上同龄人的收入和见识差距?
看了一圈,只有销售工作或许可以,对当时的我而言,保险销售的门槛最低,只要做得好,收入也不错,于是“走投无路”,加入保险业。
没有什么大志向,也没有“认定要做一辈子”,只是无奈和不甘下的最优选择。
当时我向我的教授申请博士退学,转半年硕士让我完成论文,否则没有毕业证书,我连在香港工作的资格都没有。当时教授问我:你或许还有1年到1年半能博士毕业,就这样放弃了?我当时回答的是:既然我决定要做,那现在做肯定好过于再等,谁知道未来会如何?但我知道,如果我不离开,前面的路依旧如此。
所以,如果你想要去尝试,那没什么好等待的,现在永远都是最好的时候。
当时为什么选择这家公司,这个团队?
如今很多人在选择保险团队加入时,会各种比较,与其说是保险团队在选择新人,不如说是新人在选择保险团队。这没有什么错,只不过保险团队也不傻,对此当然会各种包装吸引你,至于进入后怎样,就听天由命了。
如果你看吉力的文章,一定会认为吉力是个非常理性分析的人,所以当时在选择公司,选择团队时,也一定进行各种分析比较吧?
你可能太高看我了:当时我没有做过任何比较。
如果分析一件事儿,一个情况,我会用各种事实数据进行逻辑分析判断;但是面对人,我只用“感性”,用自己的直觉来回答自己,面前的这个人,值不值得合作?
当时在和我们团队总监面谈时,我也在评估:面前这个人,我能不能信任?他是否真心愿意帮我,教我?他有没有能力帮我,教我?我愿不愿意成为他的样子?
当时的答案是:yes。于是,我不再做任何其他考虑。
我喜欢“chemistry”这个词,在英语中常常用在人与人之间相处时的感觉,接地气点的说法是:来不来电。很多人觉得保险销售工作都是“单打独斗”,其实这是很大的误解。如果你有个好师傅,好Leader,好Coach,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一定程度上,这跟选老公、找老婆,有点相似。你绝对不可能单纯根据颜值和有钱程度来决定配偶;价值观,是否谈得来,以及是否喜欢对方目前的状态,才是更加重要的。
人的直觉是很神奇的,相信这种感受。如果觉得存在“排斥感”,不代表任何一方有问题,只是说明可能“不合适”罢了。无论对方宣称自己有多牛,业绩有多好,这都跟你没半毛钱关系。感受下:我能否把自己交给TA?或许你会得到答案。
至于团队,其实人与类聚,如果招募你的Leader是这样的风格,很可能团队不少同事也是类似。团队能够给你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交流,更是一种情感上的鼓励和激励。一个让你觉得舒服和谐的团队,能够让你工作得更加开心和长远。
至于公司,每家公司都会列出100条理由说自己更好。也就不多说了。
如果你想选择跟什么样的人、团队和公司合作加入,直属Leader > 团队 > 公司。这是我个人的观点,仅供参考。
i人就做不好保险?只有e人可以?
如今社交媒体里,很多人喜欢给自己贴i人和e人的标签。销售工作又是对人为主,是不是意味着内向性格就不适合呢?
我自认为是绝对内向性格,并不是很愿意去参加很多社交活动,哪怕真去了,或许我的收获也不会太大,回来后会觉得非常累,很内耗。在入行的前几年,我尝试过把自己变外向些,主动去参加各种活动,这肯定会有很大帮助,只不过这样的状态不会长久。毕竟性格这事儿,确实很难改。
我并不拒绝参与社交,并且在任何场合和任何人,也都能聊得开,只不过我并不会从这样的活动中获得太多能量和乐趣罢了。相反,我挺乐意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聊,结交些让我感觉舒服的陌生朋友。我想,这应该是很多自我标签“i人”的状态吧?完全拒绝社交,或许得问下自己:为什么你想做销售呢?
这个互联网非常发达的时代,其实也让稍微偏内向的人也能做好很多类型的销售工作,包括保险。
为什么我会写那么多文章?很明显就是因为这是我喜欢做的、且有点擅长做的事儿,从而来弥补自己不愿意花时间参加各种商会和社交活动等等。通过自己的输出,从社交平台上,我也结交了相当多五湖四海的朋友,在业务上也同样有很大的收获。
既然喜欢在舒适圈里做事儿,那就把这事儿做到大部分人都做不了,又对客户有价值,我认为这就是i人在销售工作中找到突破最好的办法。
哪些是你擅长做,且对工作有帮助的事儿呢?要找答案,你就得找能够帮助你的Leader,这又回到刚才那个话题。这也是为何我反复强调,找到适合你、能帮到你的师傅,非常重要。
对于大部分没有雄厚的家庭背景、但和我一样希望改变自己原本路径的朋友们而言,保险业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未来市场前景也相当得光明,为何不尝试下呢?希望你能找到适合你的师傅、主管和团队,也迈出你自己的第一步。
如果你对和吉力合作感兴趣,也欢迎添加我的微信,聊一下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