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一个网友的留言:
假如,现在中证红利股息率是4%,我买入10万块,那么明年分红的时候,我应该拿到100000*4%=4000块,这时候市值大概是96000块。如果分红我没有再投资,且股息率还是4%,那么再下一年,我收到的分红是96000*4%=3840这样吗?
这是投资小白们常有的误解,关注的点错了。
如果有人在除权日之前,买入中证红利ETF,股息率是4%,买入10万,会收到4000的股息,除权后,ETF市值变成了96000,还有4000的股息现金(不考虑税的问题)。
假如,这支ETF在下一次派息前,股价完全不动,股息率也完全不动,那么结果确实如同这个网友说的,下次股息是3840,除权后市值变成92160。
咱们并不是说这事儿不会发生,而是看问题的角度错了。这个网友锁定的是“股息率”,但实际上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每股股息”。
假设有家叫A公司的股票,每年派发一次股息(港股一般每年派发两次,美股一般每季度派发一次),那A公司怎么指定股息派发多少的呢?一般有两种考虑。
第一种,根据实际的盈利,设定固定的“派息比率”,来计算股息。
比方说,A公司今年赚了1亿,一直以来董事会决定派息时,都是用30%的派息比率,也就是派发盈利的30%,所以今年派息就是3000万。
下一年,A公司赚了2亿,同样还是用30%的派息比率,那么下一年的派息就是6000万。
目前国有四大行就是用这样方式来决定派息比例,四大行一般派发盈利的30%。
另一种,叫做“渐进式股息派发”,不管盈利多少,股息派发尽可能都比上一年有增长。
比方说,A公司今年赚了1亿,去年股息派发了2500万,于是今年就决定派发3000万;下一年,A公司只赚了5000万,但因为去年派发了3000万,董事会不想减少派息,让市场认为自己的经营出现问题,所以决定依然派发3500万。很显然,第二年的派发比率高出很多。
这样的“渐进式股息派发”在传统的香港上市公司和美股非常常见,长江基建就保持了26年股息增长,哪怕有某几年因为经济波动,盈利受到很大影响,董事会都可能为了不打破这样的记录,而“少赚多派”。
当然,“少赚多派”的情况不可能持续,所以我们除了要看一家公司股息派发记录之外,还要看他家的派发比率是否过高。如果长期派的比自己赚得多,那这家公司大概率在不久的未来就会放弃维持“渐进式股息”政策。
那上市公司会不会参考“股息率”是高还是低,来决定股息派发多少呢?一般情况下,不会。
股息率=每股股息/每股股价,换言之,这个指标是“结果”,而不是原因。董事会在决定股息时,一般不会考虑目前股价是高还是低,如果真的觉得现在股价是被低估的,那么就回购股票呗!而不会刻意减少股息,来维持股息率。毕竟,股息率这个东西,不可能作为CEO的KPI,相反,股息和市值,反而可能会评价CEO工作的成果。因此,股息率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不过,在一个成熟的市场里,有些业务很稳定的公司的股息率确实会被保持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咱们以百事可乐为例。
百事可乐长期的股息率一直保持在2%到3%之间,这是市场认为,投资这样的公司,能够获得的合理股息回报。
因为有这样的“投资者预期”,所以当百事可乐增加股息派发时,股价也会随之上涨,从而股息率保持在稳定的区间。于是,股价走势图长期就是向右上方进发。
作为投资者,我们当然希望一家公司股息能增加,股价还能上涨,这样就真的“赚息赚价”。有这样的期望,我们就需要找到能够每年都持续增加股息派发的公司,并且在业务盈利上也同样能够保持稳定上涨。如果你研究美股里的Dividend Investment,你会发现所有人都会关注公司盈利以及派发比率,而不会关心股价。
回到最初这名网友的问题。我自己没有投资中证红利ETF,因为我对A股有严重的偏见,我不认为大部分A股公司有长期投资的价值。
如果我们要投资某个以分红派息为特点的标的,那么我会更加专注它派息的来源是否靠谱,未来分红是否会长期增长。只要盈利增长,分红增长,那么正常情况下,股价是必然增长,否则股息率就会彪高到不正常的数字;假设你真遇到一个“不正常”的股市,股息一直在增长,你也确信这样的增长是良性健康的,股价却维持不动,甚至在下跌,那么恭喜你,你找到了一个少数人才发掘的金矿,勇敢地买入,并且长期持有吧!
关注股息的现金流投资,归根结底是在真实地入股一家公司,期待通过分红的形式获得回报,而不是靠股价上涨来获利。所以,我们的关注点永远都是在公司的盈利前景以及股息派发政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