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联储降息的预期越来越大,纳指100开始涨一天、跌一天,但是分红收息股却节节攀升。
吉力在保持QQQ和SCHD的定投。今年至今,QQQ依然一骑绝尘,但是最近一个月,SCHD这支分红ETF却反超纳指100和标普500,涨了回脸!
为什么降息会导致分红收息股利好?
彭博的新闻中也提到了关于中小公司对于降息的利好反应,其中一个原因是小公司通常对高借贷成本比较敏感,债务负担比大公司更重。所以最近罗素2000这样的指数涨幅相当不错。
不过吉力作为一个“非投资专业的瞎说”人士来解读,更简单的原因是:降息后,这些分红股的股息率就变得相当吸引了。
假设美债现在都能有4%以上的收息,你怎么可能愿意冒着风险去投资收息股,换来可能3%左右的股息?SCHD这样的分红ETF在此之前表现不佳,就是这样的原因。
但现在是不是更值得投资分红股,而不是纳指100 QQQ了?至少我不会这么理解。
投资市场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保持平衡,保持纪律。拿欧洲杯都必须要做到攻守平衡,更何况是咱们投资呢?
毕竟,你很难预测到底谁是最终的赢家。吉力的1Wx1W组合,就能看到这样的现象。
这个组合运行了1年,出现了第一支翻倍的成分股 WSM。
同时,也有不少个股涨幅超过30%。
但同样,也有部分股份表现不佳,特别是BMY跌了1/3。Diageo这支“蒸馏酒股”也和茅台一样,最近没啥好运,跌了17%
不过,需要去做什么吗?不需要,这反而是一种“自然现象”。
就如同一颗森林,总有长得茂盛,以及长不大,甚至最终枯萎的。你会选择把一个长得好好地大树给砍掉,然后去种很多长不大的种子么?
只要这些成分股继续能够保持股息派发持续增长,那么按照组合规则,他们就会继续留在成分股中,无论股价表现如何。但如果发生股息削减,则立刻卖出。
最终这样的组合一定会出现“不平衡”,有些成分股可能会翻几倍,而有些则最终腰斩。但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只要我们不做空,那么上涨的空间是无限的,而下跌最大的损失只不过就是所有的本金。那么赢家获得的利润足以偿付损失的部分。组合中大部分收益,很可能来自于少数的股份。
这事儿,1Wx1W的原版作者Dividend Growth Investor博主就举了他自己亲身案例。
大约 13 年前,他开始持有沃尔格林公司(Walgreen's,WBA)的股票。
该公司当时的市盈率为 14 倍,股息率为 2.50%。在过去的十年中,它的股息增长率高达 17%/年,盈利增长率也有 10%。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时许多股息投资者将其视为 "成长股"。不过,在 2024 年 1 月 4 日削减股息后,卖掉了这只股票。
大约在 2011 年的同一时间,他还启动了劳氏公司(LOW)的仓位。该公司当时的市盈率为 16.60 倍,股息率为 2.90%。在过去十年中,该公司的股息增长率高达 31.50%/年。然而,每股收益增长率仅为 9%。至今,他仍然拥有这支股票。
这个回溯测算是从2011年1月到2014年1月,计入股息再投资的。WBA只剩下了本金的40%;而LOW则是本金的5倍,同期标普500是本金的3倍。
虽然在WBA上损失惨重,但是LOW的收益能够远远抵掉这部分的损失。
站在2011年的,谁能知道未来如何?
所以,最简单的方式其实还是投资指数,让编制指数的算法自行进行“优胜劣汰”,这已经被历史证明是最好的方法,特别是你不完全看重股息被动收入,愿意承担靠卖出股份来获得未来现金流的情况。
如果真的要投资收息个股的话,就尽可能分散组合,然后让赢家持续“赢下去”,用股息政策来决定个股的去留。这样的组合或许能够产生比指数更高的被动收入,但在市值增长上,未必能跑赢——因为指数内有大量的增长性股票。
比较平衡的做法,两种都采用,就如同吉力做的那样。这样在牛市里,关注指数市值增长;在熊市里,关注股息被动收入,心态上也会好很多。
至于市场走势,估值轮转啥的新闻,对于散户投资者而言,没什么参考意义,也没有能力去借鉴。频繁操作的最终结果,可能就是反而亏得更多。
当然,也绝对不要忽视,其实美元储蓄保险也是一个很好的平衡性工具,特别是对美股投资并没有太多认知,只是初学,并不敢投入太多的人士。毕竟,回报率不是我们投资唯一关注的,只要能够实现我们的投资目标——比如FIRE,财务独立,让被动收入逐步大于我们的生活开支,那么这样的投资组合就是最适合我们,也能够让我们最安心的。
在投资美股之前,先做好储蓄保险,这是我给所有朋友的中肯建议。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