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聊天,他侃侃而谈自己的投资经历,买了什么股票和基金,然后感叹亏了多少多少......
我问他:你做这些投资是为了什么?
他一愣:这不是废话吗?为了赚更多的钱啊?
我继续问:那你觉得,赚到多少钱,才算够呢?
他想了想:没有想过,反正越多越好。
恰恰,这就是很多人在投资上亏损的问题所在了。
如果我们参加一个马拉松比赛,我们是不是应该会知道自己需要跑多少公里?是10公里赛程?还是42公里的全马?有没有某个比赛会告诉你,我们没有规定距离,你跑到死为止?
如果要跑全马,是不是就要安排好自己的体力,同时也要根据中途的Checkpoint,来进行调整配速?把马拉松当成1000米赛跑比赛的人,我想你很容易想到他最终的结果,对不对?
很多人在投资方面,恰恰就是在“根本不知道自己终点目标地瞎跑”!是有人拿枪逼着你必须要当股神?还是你欠了一屁股债要把股市当赌场搏一把?你有没有真的认真想过,咱们投资理财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至少吉力自己的“投资马拉松目标”很简单:
- 无论因为什么原因失去主动收入,投资理财产生的被动收入足够我们家节省地生活;
- 孩子能上什么大学,看她自己本事,但我希望能给她一份“低保收入”,可以允许她不会纯粹为了生存赚钱而工作,可以选择她喜欢、却不怎么赚钱的事业,让她有更多选择;但这笔钱无法不会让她躺平;
- 父母、自己或孩子生病时,有足够的保险和现金,支付任何突发情况。
只要能实现这三点,我觉得我不再需要靠投资“赚更多钱”,已经够用了。
有人会觉得,这不就是“财务自由”吗?人家胡润不是说要上亿才能达到吗?这根本不可能啊!
我尊重胡润研究院的研究成果,毕竟这是一个统计数据。但就跟和姚明平均一下身高,我们能打职业篮球一样,这样的数据,对我们个人,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我们反而要思考的是:我们家,每个月正常需要花多少钱?
我把这个问题抛给我朋友,他想了想说:我觉得没有孩子,一个月可能也就两万就足够了。
那我们的第一个小目标就出现了,一个月两万,一年24万。如果我们的投资理财,能够每年给我们产生24万的被动收入,是不是我们不用再担心中年危机的事儿?哪怕突然失业,我们也依然可以继续把日子过下去?(插一句,其实待在家退休的开支,会比你工作时期,要少很多。)
那需要多少钱,才能每年有24万的被动收入?这个就取决于你的投资回报率。
如果按照现在大致的定存利率,假设每年3%,那么就需要800万,每年就有24万的利息,当然,我们暂时不考虑通胀,否则金额必须要再高。
全部靠定存来理财,这也太保守了,那如果我们考虑下现在流行的美元储蓄计划,在10年后,每年就可以提取总保费的8%,一直到终身,那么理论上只要有等值300万总保费的计划,也就是每年60万保费(5年期),就可以实现这样的目标。
那我们的问题就很简单了,如果已经有年交20万的储蓄计划(5年期),是不是已经完成目标的1/3了?如果这24万被动收入,全靠储蓄计划来完成,是不是我们未来再需要准备2份年交20万的计划,就能达成?
你不要杠,我当然知道这里同样没有计算通胀,毕竟现在的24万开支,在10年后,肯定要上涨更多。
但把一个非常模糊的理财目标,转换成为更具体些的数字,就相当于在马拉松比赛里,我们设置好了5公里、10公里、半程、30公里、以及最后5公里等这些Checkpoint,让我们知道,自己的进度在哪里,我们又需要再努力多少?
如果你有办法,把自己的开支给降低,那么会距离自己的“自由”会更加近一些。
给孩子“低保”的目标,以及给三代人的应急资金钱的配置,思路是一样的。当你完成了自己第一个小目标,完成了第一个马拉松,自然就可以继续朝着第二个迈进。至于到底要存多少?还是那句话,你得先问问自己,这个目标的预期开支是多少?
那有哪些投资理财可以创造被动现金流呢?
- 银行定存:最稳妥,回报率也最低的被动现金流,但目前利率在下降;可以考虑美元定存;
- 内地增额终身寿:保证回报,以目前的产品,投保6年后,大约可以每年创造总保费的3%-3.3%现金流;
- A股和港股的收息股:比如公用股类似于长江电力(A股)、长江基建(港股),股息率在4%-5%左右;目前四大行,港股股息率在8%左右;理论上,每年股息还有增长,但股价会有波动;
- 美元储蓄:10年后,每年可以创造总保费的8%左右被动收入;
- 美股收息股:股息率一般在3%左右,但是部分优质股票,已经保持50年以上连续股息增长,被动现金流非常稳定;
吉力自己则是用保险+股票收息的方式,来创造我的被动现金流。
在我眼中,每一笔储蓄,我都会转化为:他会产生多少被动现金流,而不是他本金金额。
很多人会计算自己有多少“资产”或者“净资产”,其实这个意义不大,因为大部分人的财产依然是房产,而如今真想卖房子的时候,能不能以市价卖出去?目前这市况,你懂的。所以谈论的资产,可能无法变现。
相反,咱们谈论每年能收到多少被动收入,这样的钱是实打实的现金,可以让我们自由支配,也是我们自由的底气。
家庭如同企业一样,现金流就是不断流动的血液。如果我们理财的目标是为了更自由地生活,那么我们马拉松的过程,就是不断累积被动收入,直到它超越我们一个个设定的开支目标。
那时,去你的996,去你的中年危机,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