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问我:中央希望打造更多的国际金融中心,未来香港的地位是不是会越来越边缘化?
我的看法是:恰恰相反。在中美摩擦越来越多的大时代背景下,香港反而会起到更要重要的“缓冲带”的角色。之所以能够作为这样的角色,继续成为中国对外的重要金融中心,离不开三点:
- 香港的“自由港”制度体系;
- 独特的税收制度
- 兼容并包、与时俱进、全球公信的法治体系
这三点并不是我自己瞎吹的,而是黄奇帆教授在复旦的经济课上讲的,在《战略与路径》这本书中,整理了他的课程讲稿。
这篇文章,我们先看一下,香港的“自由港”到底指什么?
香港是集外贸、金融、运输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自由港城市,是全境意义上自由港。香港的自由港制度体系概括起来是六大自由:
1.贸易自由。香港对进出口贸易实行负面清单管理,除少数与健康、安全和生态保护有关的物品(如药品、武器、动植物等)外,各类货物均可自由进出香港,配额和贸易管制很少,基本没有主动的进出口配额。海关报关手续十分简便,企业可以24小时进出货物,可以将14天的货物清单汇总报关,高效便捷。香港海关查验率非常低,低于千分之一。高度便利的通关政策为企业将多地订单在香港港口进行整合并构建复杂的供应链体系创造了条件。
2.投资自由。在香港投资兴业,注册与登记手续简单快捷,经网上提交申请成立公司,一般会于1个小时内获发有关证书。企业经营极为自由,一般不会受到政府干预,很多行业通过协会等民间组织自律。但企业违法成本很高,一旦违规行为被发现,将面临巨额的罚款。香港对外来或本地投资者一视同仁,实行少干预、无补贴政策,为所有在香港营商的公司提供公平的经营环境。香港只对电讯、广播、交通、能源、酒制品销售、餐厅、医药和金融等少数行业实行有条件的准入,其他行业都是完全开放的。同时,香港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便利的服务,鼓励企业“走出去”。
3.资金进出自由。在香港,本地资金和境外资金均可自由进出、自由流动。香港采取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资本和金融账户高度开放,允许居民和非居民在境内外开立本币和外币账户,账户余额可自由兑换、划转。企业可以在香港银行开立多种货币账户,使用任何货币进行贸易结算;进出口没有国际收支限制,不设押金、预付资金、融资限制。香港资本市场完全开放,对外资公司参与当地证券交易没有限制,国际投资者可以自由买卖在港发行的债务工具。
4.国际航运自由。香港航运业是在高度开放和自由的市场体制中发展而来的,政府对航运业的干预程度非常低,没有海关、检验检疫、边防等部门对船舶和船员实施额外的监察。船只从海上进入或驶离港口时都无需向海关结关,进出或转运货物在港内装卸、转船和储存不受海关限制。
5.出入境和居停留自由。香港实施宽松和开放的出入境政策。对来港旅游人士,约有170个国家及地区的国民可获豁免旅游签证于香港逗留7至180日。全球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在香港从业也十分方便,只需企业向香港特区政府申请工作签证即可。香港入境政策致力于吸引专业人才和投资者来港发展,对携同配偶子女来港工作的外籍人士条件宽厚。
6.资讯流动自由。与贸易兴旺伴随的是资讯交流的巨大需求。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随着香港开埠,一批英文报刊在香港面世。此后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不论在报刊的数量上还是在报纸的商业化程度上,中国近代报刊在香港的发展一度相当繁荣,使香港形成了办报的一个中心。香港成为中国近代新闻业的发祥地。自香港回归以来,尽管报业受到网络媒体的冲击,但香港报纸的发行量却是“节节上升”。进入新时代,香港打造了一流的通信基础设施,拥有连接9个区域和横跨太平洋的通信电缆,是各跨国公司设立数据中心的首选。香港资讯流动自由,监管机构不进行任何内容审查,隐私保护有法律保障。正因为如此,近年来香港已经成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的国际创新和应用中心。
香港的这六大自由,是香港自由港制度的重要支撑,在全球自由区中都具有标杆意义。据2019年《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从1995年起,香港连续27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