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说,他打算ALL-IN买入中国银行的股票,然后就坐等收息,于是就退休了!
吉力也是现金流投资的倡导者,这个理念和我很近似啊!
但我要提醒的是:我不建议这么做,并且风险也非常大,谈论的不仅仅是一家银行的风险。
从表面上看,通过银行股收息实现退休,是完全可能的。
咱们以中国银行H股为例。在写这篇文章时,股票的股息率是9.081%。
但因为H股收息,至少要扣除10%的股息税(港股通还要扣20%的个人所得税),所以税后股息率应该是8.1%。
如果一个投资项目,每年都能够给8%的分红,照理说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啦!
咱们再看中国银行过去的股息派发情况,从2016年至今的6次股息派发,都是逐年递增的。并且,目前四大行派息率都在净利润的30%左右,似乎形成了一种惯例。
如果我们现在ALL-IN大部分家庭净资产,比如说500万现金,每年可以获得40万的税后股息,并且之后每年还能逐年递增。这似乎比很多年金险更加靠谱啊!
考虑到中国银行,这样国有银行的特殊性,似乎风险也不怎么大!
如果仅仅从账面上看,确实如此。但我们凡是不能只看表面,更重要的是评估,如果一旦真有黑天鹅,我们能否承受得起。
第一个黑天鹅就是:万一国有银行哪天都停止派发股息了呢?
别以为不可能。仅仅十多年前,香港就有这么一句话:圣诞钟,买汇丰。
意思是,圣诞节到了,打工仔拿了年底双薪或花红,就买汇丰的股票。通常年底买汇丰,回报都不错。
当年汇丰在香港人眼中的地位,可是和中银等四大行差不多,大家都觉得不会有什么风险,甚至很多人靠汇丰的股息来退休。
可没想到,在2009年,汇丰来了次“世纪大供股”。
所谓的供股,就是要所有股东,额外掏钱再集资送给公司,否则你的股权就变相缩水。
作为收息投资者,最怕的就是上市公司供股。就好像,每月等着老板出粮,有一天老板却告诉你,公司没钱了,还问你要钱,帮助公司渡过难关,这笔钱未来还不还你,再说!你怎么想?
世纪大供股,让汇丰的股价沉沦很很久。
但更糟糕的是,在2020年4月,汇丰在已经公布派发股息,股价还除净之后,却突然宣布不派发当期股息!因为当时英国央行要求受它监管的银行不准派息,从而保证有足够的资本度过新冠的危机。
汇丰这样叫停派息,立刻打乱了很多靠收息来支付退休开支的老百姓生活。于是就有不少汇丰小股东抗议。但你觉得有用吗?对于那么大的银行而言,小股东算啥?
这样的事儿,未来会不会发生在咱们国有四大行?期望不会吧。
但你要知道的是,国有银行完全跟政策做事,小股东利益?你懂。
另一方面,就算不会发生突然停止派息的黑天鹅,股价波动本身,很可能会让你“中途下车”,打乱自己的退休计划。
过去5年,中国银行的股价下跌了28%。当然,这很大程度是因为在2018年初时,银行股的股价都处于高位,当时的股息率也只有4%,在当年的价位,银行股并没有太好的投资价值。
现在股息率已经是税前9%,这个估值肯定不算高,但是不是还可能更低?不知道。
对于现金流投资者而言,最需要做到的,就是避免股价对自己的影响,尽可能不去看股价波动。
但事实上,人性的弱点是很难抵制的,只要你投入足够多的钱在股票上,哪怕一天的波动,就可能让你心惊胆战。
如果处于这样的状态,我想问:这还是“退休生活”吗?这不是全职炒股吗?
吉力自己也采用的是现金流投资理念,投资股票,更看重股息,还不在于“增长故事”,赚取安心的股息,比所谓的涨幅,让我更加舒适些。
但是,我绝对不建议把全部的净资产都投入到股市收息中,更别提All-in一两支股票了。吉力的现金流组合有超过20支成分。只有分散风险,才能获得安心。
更重要的是,你需要有一些长期压舱石资产,是能够让自己不用去管,但确信未来可以给自己稳定回报的东西。储蓄保险计划,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吉力自己在投入70%净资产在现金流组合的同时,也有30%投入在各类储蓄保险和增额终身寿当中。
当股市处于熊市,股价浮亏时,看看自己的保险金额,也能够让自己安心,有信心坚持持有,度过这段难熬的下跌。
储蓄保险,本身也是一种保险。是保障你不会因为股市冲击,而跌落社会阶层。
文章评论